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带动了葡萄酒的高潮,葡萄酒的进口量已经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伴随着进口葡萄酒,尤其是顶级名庄酒登陆中国后,中国葡萄酒市场犹如注射了一剂兴奋剂。沿海进口葡萄酒市场饱和之后,向云南市场转移占地的现象是极为正常的;对于进口葡萄酒商而言,目前的沿海市场已经是“红海”,而云南市场则是充满商机的“蓝海”。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进口葡萄酒数量及金额同比增速均出现明显下滑,给热锅上的进口葡萄酒商又浇上一盆热油。2013年无疑成为进口葡萄酒商最为忐忑的一年。
伴随着进口葡萄酒,尤其是顶级名庄酒登陆中国后,中国葡萄酒市场犹如注射了一剂兴奋剂。我们看到的是与之相反的景象:进口葡萄酒让中国土豪失去了理智,一时间掀起了一股我为“菲”(拉菲)狂的热潮。
作为法国波尔多的王者,拉菲自登陆中国后,身价一直飙涨,有数据显示,其每年都以30%的涨幅“傲视群雄”。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掀起的淘金热一样,拉菲进入中国表现不俗后,国外进口酒商不淡定了,也纷纷到中国分食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一杯羹,并掀起如火如荼的“淘金热”。 从2000年起中国葡萄酒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
然市场规律告诉我们,进口葡萄酒的高潮不会永恒,高潮之后必然迎来低谷。2012年年初拉菲价格在经历了8年连涨之后,首次出现跳水,接下来引发了进口葡萄酒市场一系列连锁反应:进口葡萄酒乱象的报道,比如说一欧元的酒卖几百元,加价比较高。又比如说拉菲只有24万瓶,怎么在中国卖200万瓶;好不容易捱到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商务部的“双反调查”让进口葡萄酒毫无喘息之机。最后的结局就是:2013年1-7月,进口葡萄酒的销量、销售额双双减速,法国葡萄酒甚至出现负增长。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伴随着沿海、一线城市葡萄酒容量的饱和,进口酒商开始向内陆大迁移,而云南无疑是各大酒商的首选之地。
一瓶昂贵的法国葡萄酒可以拍十二万元以上
任何一件舶来品来到中国后,必然会掀起一股巨大的追捧风潮。进口葡萄酒登陆中国后,恰巧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候。无论懂,或是不懂装懂,很多富裕阶层,尤其是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中国人之间,白酒杯正快速被波尔多红酒杯悄然取代。
“手轻轻晃着酒杯里的进口红酒,鼻尖还要虚张声势地伸到玻璃杯里吮吸着。喝一小口眼睛紧闭半天,佯装很享受的样子。其实心里被这不熟悉的气味刺激得骂骂咧咧的:什么破玩意儿,不酸不甜的真他妈让人受不了。嘴角却还要生硬地挤出一丝微笑:‘嗯,不错,非常不错!”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喝的是进口酒,还要特别将贴着英文标签的酒瓶凑到旁边人的脸上:“来你也试试,这可是漂洋过海才能喝到的进口葡萄酒呢!”无可厚非,在一定程度上,前些年,进口葡萄酒被新晋升的巨霸、土豪视为自己财富的象征。
百老汇国际(法国)弥尔多红酒庄刚刚进入云南不久,作为酒庄的副总经理,唐平正在忙着做各种酒庄的推广活动。接到记者的采访预约电话,唐平爽快答应了,并盛情邀请记者参加他们10月20号的盲品会。
唐平毕业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校,从七年前就开始涉足进口葡萄酒这个行业,他将自己称为:非常专业的法国葡萄酒贩子。在酒庄见到唐平的时候,他正在入迷地看着一档葡萄酒栏目。嘴里还不时蹦出几句自己的品酒心得:“其实品红酒很有技巧:品第一杯的时候,感觉是小巧玲珑的小女孩,很欢喜;当你欲醉的时候,她也慢慢长大,长成少女;再慢慢地品尝下去,少女变成了丰满、人见人爱的少妇;再慢慢地变成老太婆,直至生命的结束。这就是红酒的演变过程。品酒就像是享受人生的过程,找对一瓶合适自己的酒就像是找对女朋友一样。哈哈……”
用唐平的话来说,作为一个较早进入进口酒行业的“非常专业的法国葡萄酒贩子”,唐平经历了中国进口酒市场暴力繁荣的“土豪”时代。
唐平最初涉足进口酒行业,担任的是法国勃艮第的一个公司的中国区形象大使。唐平回忆起七年前也就是2006年,涉足进口酒市场的情景,不自觉地眉飞色舞起来:“那时候卖进口葡萄酒,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你不用像现在一样去全国各地做品鉴会推广,自然有买家找上门来。而像法国一些比较昂贵的的葡萄酒,如酒王罗曼尼康帝,你甚至需要参加拍卖会才能买到,这些酒拍出来的价格都是十二万以上。”
从2006年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06年1-9月,我国进口葡萄酒8758万升,比2005年同期(下同)增长91.1%,并超过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当年,法国坊都山麓庄园葡萄酒总经理维尔布雷来中国开品鉴会时,表达了这一观点:“从长远看,今后十年葡萄酒市场在亚洲。而亚洲的市场在中国。”
回忆2006年的繁荣情景,曾经市场给予唐平的兴奋如今又浮现在他的脸上:“我们的酒进到中国后,我们将报表发给我们的VIP客户,他们就会提前预订说要多少箱。葡萄酒上市后,我们将样品给他们看看,他们还得先给钱,款不到不发货。货品一下子就被一抢而光,有的还买不到。而现在的情况是,酒商觉得你有资质,先给经销商10万块的货,先垫付5万,年底卖完货再付5万。”
在那个时候,进入中国市场的葡萄酒根本不做批发和团购。唐平告诉记者,当时他们的酒刨除一些费用后,给VIP的价格是700元,而VIP客户转手一卖,卖个两三千、三四千是极为正常的。
“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
法国葡萄酒出现负增长 理性消费助推行业发展。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狄更斯的这句话来形容今天的进口葡萄酒市场恐怕再合适不过了。
告别了葡萄酒在中国的销量与人均消费均成倍增长的十年,今年的进口葡萄酒销量和销售额迎来拐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下滑趋势,而备受追捧的法国葡萄酒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7月,我国进口葡萄酒数量达到24.14万千升,同比增长只有0.1%,比去年同期下滑9.9个百分点。而进口葡萄酒金额为1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3.6个百分点。业内人士预测,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将迎来大的洗牌期。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杨欣源的日子并不好过。当大家都享受着欢乐节日氛围的时候。身兼云南恒金龙贸易有限公司(简称恒金龙)首席侍酒师、培训师的杨欣源却和公司同事闭门三天,分析着一堆并不客观的数据。
虽然近年整体市场并不景气,但作为深耕云南市场多年的本土企业,恒金龙的销售业绩仍与去年持平,七八月份略有两个百分点的增长。但与其它企业无法幸免的是,中秋国庆的45天里,恒金龙的销量同比去年下滑了一半。杨欣源告诉记者,相比一些企业这还算是好的了,有的企业甚至下降了70%。
最近一段时间,品酒客云南公司总经理谢丽梅可谓忙坏了。刚刚从武汉糖酒会回来的她,马上又要投入到州市的红酒品鉴会推广活动中去。谢丽梅告诉记者,以往这样的品鉴会一般都只在昆明搞,但随着昆明市场的成熟与市场竞争的激烈,地州也成了品酒客重点发力的市场。作为全国性的葡萄酒连锁机构,品酒客进入云南的时间是较早的,也正因此在云南也有了一批忠实的顾客。但今年的中秋与黄金周,品酒客的高端红酒销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残酷的事实面前,是否意味着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气数已尽?在业内人士看来,并非如此,今天才刚刚是进口葡萄酒最好时代的来临。
三年前,杨欣源从法国学业有成后来到了云南恒金龙贸易有限公司。三年时间过去了,中国的进口酒市场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关注葡萄酒产区、品种和口感品鉴,这一位于进口葡萄酒消费人群塔尖的骨灰级品鉴者正在快速增长,这对于进口酒的发展是一个极好的现象。谢丽梅也有同样的感受,品酒客刚开始在云南成立之初,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在酒的选择上没有倾向性,只是被动性地接受。团购的消费者,只是纯粹地将葡萄酒拿来当礼品,价格极为不透明,盲目追求洋品牌。现在呢,大家都比较理性了,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只有市场的理性、消费者的理性,才能助推行业的持续性发展,无疑,这是进口葡萄酒市场最好的一个时代。
沿海“醉酒” ! 云南“嗜酒”?
沿海进口葡萄酒容量饱和,进口酒商迁徙云南的势头出现爆发式增长。
沿海进口葡萄酒市场饱和之后,向云南市场转移占地的现象是极为正常的。对于进口葡萄酒商而言,目前的沿海市场已经是‘红海’,而云南市场则是充满商机的‘蓝海。’经过云南红多年的市场培育,云南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鉴赏程度相对于高于其它省份,对葡萄酒的接受度也要高一些。
无论是从消费能力,地区开化程度、交通便利或是贸易自由方面来说,沿海地区都为早期进口葡萄酒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终,这些地方成为了进口葡萄酒发展的坚实根据地与大本营。一箱箱进口酒在这些地方着陆,开始蔓延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城市的“酒量”在不断升高。到某一天,这些地方的容量饱和,但气势汹汹的进口酒并未调转船头驶向另一个地方。最终形成的局面是:沿海“醉酒”了!越来越声势浩大的进口酒,只能从沿海向内陆奔进,而云南成为了继沿海、成都等城市之后,进口酒商看中的又一“肥肉”。
多年来,沿海城市就像巨大的海绵,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体量庞大的葡萄酒。在这个过程中,世界的葡萄酒商不断蜂拥而至,沿海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呈现出了“狼多肉少”的格局。狼吃不饱,就得去其它地方觅食,而云南成了“饿狼”觅食的首选之地。
从2012年开始,原本寂静的云南葡萄酒市场,开始迎来了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商的进驻。先是,有着“进口红酒航母”的优传酒业3月入驻昆明海关保税库;8月份成立于香港的骏德酒业与于云南强林集团共同合作的强林骏德酒业也在昆明正式开业;看到进口葡萄酒商大举进入云南市场后,作为云南本土的葡萄酒企业,有着超强市场敏锐度的云南红葡萄产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红)成立了专做进口葡萄酒的云南云红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红酒业),开始涉足进口酒行业……除了这些有着深厚资本和实力的进口酒商外,大大小小的某个品牌的进口酒代理商更是在一夜之间剧增,而这些仅仅是进口酒商向云南大迁移的前奏。
到2013年进口酒商迁徙云南的势头出现爆发式增长。先是,在格鲁吉亚成功收购酒庄的中国第一人——陈高,在昆明创立了DEGA酒庄;接下来,8月宝石树酒庄在昆明隆重开业,9月,有着深厚资本、实力的百老汇国际(法国)弥尔多红酒庄在昆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庆典。而除了这些在云南设立酒庄的葡萄酒商外,之前只在沿海城市发展的葡萄酒巨鳄们也放低姿态,纷纷到云南市场寻求商机。2013A+澳大利亚葡萄酒“发现之旅”品鉴会来了;葡萄酒世界巨擘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携在华独家代理经销商ASC精品酒业“菲尝感享”葡萄酒品鉴会来了;纳帕红酒品鉴会来了。一时间,云南成为众巨擘热捧的香饽饽,云南进口葡萄酒市场好不热闹。
云南,进口葡萄酒“掘金”新大陆?
2013年为何众多进口葡萄酒纷纷到云南跑马圈地?云南是否有潜力晋升为继沿海、一线城市之后,又一进口葡萄酒“掘金”新大陆?
在昆明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方志强看来,沿海进口葡萄酒市场饱和之后,向云南市场转移占地的现象是极为正常的,并不是大家所猜测的:沿海的葡萄酒在退烧,云南的葡萄酒市场在升温。
在这个问题上,唐平也和方志强持有一样的观点:“这几年来,沿海地区的红酒市场发展迅速,现已接近饱和。对于进口葡萄酒商而言,目前的沿海市场已经是‘红海’,而云南市场则是充满商机的‘蓝海。’”唐平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不止是沿海地区,成都的红酒市场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样的市场情况,沿海地区的葡萄酒进口商只能调整战略部署,退至二、三线城市,实现渠道扁平化,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众多葡萄酒商选择进驻昆明的原因之一。
而杨欣源则认为,除了因为一二线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饱和,经销商只能向二三线城市进军这个原因之外,造成今年昆明红酒市场繁荣景象的原因还有:白酒受政策冲击严重,经销商无力回转高端白酒销售,造成相关行业人员转移至红酒市场;终端经销商为节约成本,让更多的利给消费者,跳过中间商,直接在当地与国外酒庄开展合作。
作为众多到云南跑马圈地酒庄之一的弥尔多红酒庄,9月在昆明举行了盛大的开业仪式。比昆明发达、经济实力强的城市还有很多,为什么百老汇国际投资集团要将酒庄开在昆明?唐平毫不隐晦地告诉记者:“弥尔多红酒庄进驻昆明,看好的是昆明是西南地区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城市。”在进驻昆明之前,弥尔多红酒庄首先去了甘肃等地区调查,都不是很满意。而昆明又被定义为旅游城市,有很多外来人员,给昆明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促使外来酒文化在这里能得到高速融合。“还有一点,昆明人比较老实、憨厚、好客,经常带朋友下馆子聚餐,这也就为选择红酒奠定了感情基础。”幽默的唐平哈哈大笑说道。
云南,是否如唐平所说的具备着进口葡萄酒发展的众多优良基因?在方志强看来,云南在全国,特别是在西部省份中接触葡萄酒应该是相对比较走早和前卫的。方志强表示:“我们云南酒行业在全国发展一般,但葡萄酒是排在全国第八名的。总体来说在前十名这个范围内,特别又有几个本地品牌后,大家对葡萄酒的认同度也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比一些在本地没有葡萄酒企业的地方,在葡萄酒的接受程度上要高一些。”对这个问题,云南红的品牌中心经理李云洁也和方志强的回答如出一辙:“经过云南红多年的市场培育,云南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鉴赏程度相对于高于其它省份,对葡萄酒的接受度也要高一些。”杨欣源也表示,酒商纷纷选择到云南发展业务,与昆明酒文化氛围浓厚息息相关。
进口酒、本土酒短兵相接,谁更胜一筹?
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为葡萄酒的酿造提供了天时地利的环境。云南红、香格里拉、太阳魂这些本土葡萄酒企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较高的声誉,进口葡萄酒商向云南大规模地扩展,是否会对本土的葡萄酒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采访中,无论是行业协会的专家或是云南本土的葡萄酒生产企业都认为,影响肯定是会有的。对此,方志强分析说:“影响是会有的,但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进口酒的品牌忠诚度很低,大家除了对拉菲、拉图、玛歌等非常高端的酒有一定认知外,其它大多数酒都没有品牌忠诚度。目前,进口酒市场仍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大家对品牌的认知度都比较低。所以说如果直接的影响的话应该不是很大,但从量的影响上来看,还是有一定冲击。”
在方志强看来,从量的挤压上来看的话,市场容量就这么大,随着进口葡萄酒的不断进入,进口葡萄酒来得多了,国内品牌、本土酒企的销量就少了。
作为本土葡萄酒企业的代表,在李云洁看来:“今年进口酒的各种品牌进来到云南,第一,新事物过来,每个人都有猎奇心理都想尝,包括像现在我和我的朋友有一些进口酒的话我也想试试。我们不一定餐餐都喝云南红,天天喝国产酒,有进口酒的话我也想试试,但试的前提是一定是真的,但普通的消费者很难辨别进口酒的真假。第二,价格,进口酒的价格太高,中间加价环节高,比如到岸价三四十块钱的酒,但在三超这样的酒要卖到一百多。消费者选择进口酒是好的,肯定是一个好事情。但进口酒存在两个弊端,一个是真假你不容易分辨;另外一个就是价格,消费者判断不了他的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第三,进口酒到云南,宣传达不到位的话,消费者根本不认识你,大多数进来的酒商做的还是一种圈子营销,他不可能普及到大众。”
进口葡萄酒的进入,是否会对云南红造成一定的冲击?李云洁认为,现在进来的葡萄酒还在分云南市场还未饱和的这一部分葡萄酒的羹。云南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从国产酒这个空间分出来,还有从白酒的空间分出来。这个市场有那么多人在喝酒,原来喝白的现在喝进口酒。而云南红今年的增量还是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进口酒的量增幅比较大。
进口葡萄酒或将抛弃传统渠道 铺路直销
今年,进口葡萄酒的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首次呈现负增长。进口葡萄酒市场迎来发展拐点,未来,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节奏?这是当下众多进口葡萄酒商最为感兴趣也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
未来发展:销量增长是必然 市场趋于理性化
2013年进口葡萄酒经历了颓势,未来进口葡萄酒的阴霾是否会褪去?在销量和价格上又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在业内专家和身居销售前线的酒商看来:虽然价格是增是降很难预测,但进口葡萄酒的销量还将进一步增长。
在方志强看来:“进口葡萄酒的销量还会逐步地增长的,这是一种趋势。但从价格来说的话,涨的空间不会太大。近年,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品牌,像澳洲、智利、希腊的葡萄酒纷纷涌入中国,这些葡萄酒的品质并不差,并且与同等价格的国产葡萄酒相比,质量还很高,未来国产葡萄酒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所以我觉得量的增长是肯定的。”
前几年,在国人推波助澜的炒作下,鱼龙混杂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价格泡沫虚高。在李云洁看来,未来葡萄酒还是要回归理性。“就像当年云南的普洱,原来云南人不喝普洱,后面台湾人来炒,把普洱价格炒得很高。有人炒很正常,但是炒到天价就是极不正常,这时候市场出现巨大泡沫。而当这个泡沫被挤掉之后,市场又将回归到理性。目前的进口酒市场正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以拉菲为例,之前拉菲大庄园我们进过来也就几千块,年份好点的上万,但经过各种游资热钱一炒,买都买不到,各种假冒商品纷至沓来。”在李云洁看来,当消费者能理清买酒的目的,比如说一瓶葡萄酒,是用来送礼、当餐酒喝或是投资收藏时,就会很理性去选择,购买市场就不会乱了,而这样一群消费者正在崛起当中。
销售渠道扁平化 直销时代开启
沿海葡萄酒商纷纷抢滩云南市场,一方面表现出沿海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已趋近饱和,而从销售渠道上来看,由于受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销售渠道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酒水的销售渠道逐渐实现扁平化发展。在酒水市场原本根深蒂固的团购模式和经销模式,将逐渐被直销模式所取代。
“今年,实际上是经销商转变的时期,未来趋势将大同小异,进口酒市场将主要依靠保健、日常节庆或部分商务来拉动增量。”在杨欣源看来,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数据显示,进口葡萄酒量的增加,但进口金额的增长幅度较小。这个数据说明,高端进口葡萄酒的销量正在下滑,市场偏向中低端葡萄酒。另外,葡萄酒消费的尖塔客户(资深品鉴者)依然存在,影响并不大,主要是中间上层受影响比较大。面对今年的市场情况,未来企业在目标群体上需要调整。此外,销售渠道也要加以调整,加大促销力度面向平民大众。
而记者也注意到,除了娱乐圈的赵薇等名流纷纷到国外买酒庄,进入到进口葡萄酒行业,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将资本渗透到国外酒庄。此外,近期许多外国酒庄直接与在昆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未来,这是否会成为一种风潮?杨欣源分析表示,时下进口葡萄酒竞争加剧,经销商国际化视野不断增强,销售渠道逐渐实现扁平化。未来五年内,我国将由酒庄、代理商、酒商、进口商和终端经销商五级市场,将向酒庄、进口商、终端经销商三级市场转换。这就减少了中间商加价环节,节约成本,进而增加终端经销商的利润,让利消费者。提到这样的现象,唐平表示:现在酒商都是选择扁平化,不做直营店,不做经销商,直接从酒庄进口酒,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葡萄酒的质量。
在这样的趋势下,云南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必然出现激烈的竞争,经过市场的洗礼是否会出现几家独到的局面?杨欣源则认为:现在是进口葡萄酒百家争鸣的时代,未来进口葡萄酒市场将会迎来战国格局时代。
本文标签:葡萄酒
编辑: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