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省经信委组织全省部分地市酒类管理部门在广州销毁了货值1.1975亿元的假酒。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朱思旭表示,目前酒类造假正呈现高智能化的趋势。
南都记者在昨日的销毁现场见到,除了茅台、五粮液、马爹利、轩尼诗等往年被造假者紧盯着的名牌酒外,还有大量的假啤酒,包括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知名品牌的假酒。因为啤酒的价值要明显低于白酒和洋酒,在往年的销毁活动身影并不多见。
假啤酒省外灌装省内贴标
昨日现场共销毁了假冒伪劣酒类产品19 .21万支,酒类包装物396 .3万套。广东省酒类专卖局办公室主任、省酒类检测中心副主任刘金发表示,在“三打两建”的严打下,2012年销毁假酒的数量较2011年起码增长了50%以上。
在昨日的销毁现场,南都记者见到了大量的假啤酒,包括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知名品牌的假酒。刘金发告诉南都记者,去年在南海大沥一个专项行动中,一下子端掉了一个制造假啤酒团伙的8个窝点,查获假啤酒超过4万瓶。“知名的啤酒品牌一般都有专用瓶,造假团伙一般在广东统一收购啤酒瓶后,再运送到外省的小酒厂灌装低档劣质的啤酒,然后运送回省内换标换盖。”刘金发表示,这些被端掉的造假窝点仅需贴标换盖即可,生产条件很简陋,甚至可能“隐身”郊野,打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些假啤酒的人员成本比正规酒厂要低得多,而工艺、口感等均与正规酒厂有着明显的差异。正因造假成本低,这些假啤酒有的淡得像水一样。”朱思旭表示。
造假成本低使得造假的利润变得更为丰厚。“这些啤酒造假者的获利甚至比知名啤酒厂的利润空间还要高,甚至可能每瓶的利润高达1元。”刘金发告诉南都记者。而在销售网络上,这些假啤酒的销售也极具隐秘性。据朱思旭透露,去年曾打了一个造假者,其表面上是某啤酒品牌正规的啤酒经销商,但同时又制售假酒,将假啤酒铺到其正规经营的啤酒网络。
朱思旭表示,从查获的情况来看,这些假啤酒既有在造假窝点查获的,又有在运输途中查获的,更有部分是在售假者的仓库中查获然后追溯源头追溯到外省的。
打知识产权擦边球
目前广东酒类消费市场超过300亿,巨大的市场消费容量让造假现象一直如影随形。“如果问现在假酒跟经济环境相比,哪个更不好,大企业的回答会是假酒。”朱思旭表示,假酒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大企业。
而尽管监管部门每年打击假酒均不遗余力,但造假者往往有应对的“新招数”。据朱思旭介绍,目前碰到最多、最难解决的是造假者钻法律空子的高智能化造假。有造假分子见到市面上什么酒好卖,就仿冒其商标,并注册一个有效期为一年的“T商标”(表示该商标已经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仍处于审查过程中),再造假售假,在这一年中其销售团队将打商标擦边球的酒销遍全国,待这些酒厂发现,其又可以换一个造假的目标。“这些打知识产权擦边球的造假者,他们生产的酒有些质量还是合格的,但却侵害了这些知名酒厂的知识产权。”朱思旭表示。
本文标签:啤酒
编辑: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