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金志国宣布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位青岛啤酒董事长。也就是这天,备受瞩目的“2012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在京发布。青啤以631.68亿元品牌价值,再次蝉联中国啤酒第一品牌,成为给这位青啤老帅最好的离职礼物。在各路媒体尽施八卦之功挖掘退位的内幕之时,我更愿意从正向的价值观角度来分享金志国留给中国酒业的商业文明与智慧——把类似搬运工模式的赚钱生意,做成了极富内涵的文明交易。对于中国
白酒来说,这种“文明与智慧”不是没有参考价值,而是姗姗来迟。所以,正确评价金志国,恰好可在真正意义上触动白酒大佬们长期麻木于啤酒竞争的神经。
第一,中国白酒严重缺乏金志国式的并购意识。以啤酒与白酒所走过的这黄金十年来平行比较。啤酒并购风潮早在金志国前任彭作义手中就已展开,青啤也由此成为啤酒行业最具并购战略的先行者之一,由此引发了华润的跟进。在金志国的任期内,青啤并购的企业从47家增加到61家,涵盖国内外企业,并成为了全球第6大啤酒厂家。可以说,啤酒行业若没有金志国,就没有今天青啤帝国与产业的高度集中。
而中国白酒呢?低谷期无一老大站出来并购,高峰期也只有泸州老窖在并购武陵中的黯然退出,以及华泽的低调行动,但大家均保守地坚持着“原产地”与“不可复制”的同心圆扩产模式,相对于金志国巧妙的翻云覆雨手,白酒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最终不过是“占山为王”或“落草为寇”。这种传统的点状思维,与市场经济规模化的横向思维可谓大相径庭,并最终被联想与海航等外来资本的疯狂并购惊醒了美梦。今年,茅台与五粮液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未来并购之路。如果能提早到十年前,或许今天的茅台、五粮液会与青啤一样笑得更灿烂。
第二,中国白酒必须学习金志国的并购经营策略。中国白酒为何这十年间的并购大多以失败告终?为何华泽旗下10余家酒厂的发育参差不齐?问题就在于并购之后的整合经营。金志国接手青啤时可谓内忧外患:内忧为负债率不断上升,银行不愿再借贷;外患为宁高宁携华润强势资本而来,以“35只猫理论”掀起收购高潮。但金志国并没有退缩,而是“扩张与整合”并举。
对内,在收购的40多家啤酒(只有1/3赢利,剩下的1/3持平,还有1/3亏损)中,他增持了一些表现较好的子公司的股权;而表现较差的,金志国则毅然注销了它们。在管理上,他对这些企业大力推行了“本土化”:实行事业部制,划小范围管理,尽量使用当地的领导人。对外,则上演“狼性”进攻,挂帅陕西汉斯啤酒,“杀鸡扫黄”成立北方事业部,形成大北方阵营再南下。同时他还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在他上台后的半年内,青啤8个事业部的总经理被换了7个,47家啤酒厂的总经理也换了20多个。这就是著名的“青啤模式”,完全铲除了并购经营中的诸多绊脚石。这些恰恰都是中国白酒并购过程中至今未解开的“死穴”。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当人们忘记企业掌门人,记住企业的品牌,这个企业才会从人治走向法治。”这是金志国离席时的忠告。对于好大喜功的中国白酒来说,啤酒的今天就是中国白酒的明天。在“资本大于营销、品牌大于产地”的行业集中化趋势下,白酒还是收回自己固执的偏见吧!学习金志国的啤酒文明,而不是只看到白酒野蛮的傲慢。
本文标签:白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