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质检总局指导、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的8家
白酒骨干企业“两公开”约定之日算起,到本期出刊恰好三个月整,然而上述8家企业的承诺兑现却不相一致。做得最好当数五粮液,公开了2012年供应量为:52度五粮液(普通饮用型、1618)和39度五粮液(普通饮用型、1618),市场供应总量为12000吨;签约商家数量为1900家。另外,此次公开信息包括商家信息、供应量信息、产品信息、企业信息等,内容十分详尽。其二为茅台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自营店”的切实行动交出了一张剑走偏锋的满意答卷。其三为水井坊,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个178页的PDF文件,其中公布了详细的商家数量和信息,总计2400多家,但并未公布其真酒供应量。此外,江苏洋河、汾酒杏花村、剑南春和郎酒的官方网站上均未见“两公开”的相关信息,而泸州老窖首页显示的“信息公开”始终无法载入页面。
为何我们的自律承诺在执行方面如此差强人意?究竟原因在哪?为了查找真实原因,我在相关网站上找到“两公开”的内容要求:一是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二是公开假冒产品产销商名单和案件查处情况。“两公开”消息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喜讯,也是企业构建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经之路。可是,一件被行业与社会共同看好的事情为何却步履维艰呢?
我认为要弄明白“两公开”公开什么,公开实施中如何分工与协作,谁来监督等,都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两公开”能够打消部分产品图谋暴利的野心,有利于商品平价化,推动品牌白酒更加品牌化、价值化。同时,企业背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税赋也应该信息公开,只有全面的信息公开,才能使企业“透明”起来,真正树立起立场公正、赢利合理的企业品牌形象。
其次,“两公开”对行业共同打击制假贩假是好事,而现行公开办法为企业自身销售情况公开与假冒产品情况公开。我认为这是有难度的,企业的首要责任是弄清自己的产品销售情况,但要公开市场上假冒产品情况,企业是很困难的。企业的天职是对自己销售的产品负责,并有责任打假,然而社会化的分工中有诸多打假机构与组织,如果企业全面承接打假工作,社会打假机构与组织又如何履行本职工作呢?再说,打假涉及质检、工商、公安、海关等诸多官方机构,企业的能力原本十分受限,必须要这些官方机构与组织主导并统筹起来,企业全程配合才最行之有效。
打击假冒伪劣不仅是当前白酒企业的“心病”,更是今年进口葡萄酒的“心结”。正如当年西安百姓厨房面临消费舆论危机之时,公司董事长王伟转身推出“透明厨房”使之起死回生,从而带动了餐饮业的集体“透明化”发展。同样,早在2007年,北京牛栏山二锅头推出的消费者牛栏山二锅头工业旅游,无疑是将产品生产全过程展现给消费者。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旅游这一原始做法方兴未艾,但依赖于信息化工具的“透明”却不啻为一条捷径。
我了解到诸多酒企,大家一直认为我们不怕透明,怕的是找不到透明的方式与方法。透明已经是企业家共同的呼声,也是酒企与经销商最高的经营境界,透明化可以拓宽领导人的思考角度,遏制狭隘的群体思维。恰如我最近连续写到《责任是领袖回馈社会最好的福利》、《诚信是行业的第二张“身份证”》一样,追问至今,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依托于社会化分工的各种力量,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一个透明型的中国酒业。
本文标签:白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