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出在前三排、根源就在主席台”。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根源往往在于老板。老板的修为和境界的提高与企业的修为和境界的提高存在因果关系。一个伟大的人物会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
白立新观点:伟大的人物开创伟大的时代,企业经营者的本质是修炼灵魂 演讲IBM全球企业咨询部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白立新
整理 本刊记者 郭斌
德鲁克武装了企业家的头脑,谁来充实企业家的灵魂? 在过去10年,不仅仅是中国酒水行业,几乎全世界的营销管理精英们都言必称德鲁克。这位现代管理学之父,帮助无数企业解决了生存发展乃至强大的问题,而众人的趋之若鹜,也使得管理日益变得技术化和功利化。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迫使人们(包括德鲁克自己)开始反思:危机的产生,到底是经营手法还是管理手段出了问题?在21世纪初,另一位来自日本的“精神领袖级”企业家稻盛和夫给出了答案:是经营哲学的问题。这也是价值观和使命感的命题——人类应该何去何从?企业经营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经营者应该怎样修炼自己的灵魂?
在稻盛和夫看来,如果不加反省,在物欲横流的基础上继续人类的活动,那么由人类构筑的现代物质文明及其发动机(市场竞争机制)都将自行毁灭。今天,不只是经营者,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到底是选择满足自身欲望的利己的人生观,还是选择悲天悯人的利他的人生观?稻盛和夫认为,这些问题,儒释道先哲们早就给出了答案。他用自身的实践和直白的商业语言为我们阐释儒释道的核心思想——仁爱道德、敬天爱人,比如:“只要你全力以赴,神就会出现,并助你一臂之力。”“自利利他是宇宙的基本法则,也是百年基业的唯一途径。”“明心见性,才能发现企业成功的奥秘。”“人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修炼灵魂,使之在人生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
或许有人要问,稻盛和夫是谁?这位被尊为“日本经营之神”的企业家来自日本最南端的一个偏僻的山沟,五十年间亲手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京瓷和KDDI从创办至今,虽然历经数次经济危机,但从来没有一年出现过亏损。他将“敬天爱人”的思想贯彻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并且于近期重新出山接手了日航。从最初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靠实践摸索,摸爬滚打,体会到了很多做企业、做企业家的真谛,他一直强调人生就是不断地修炼我们的灵魂,要不断地反省,排除利己树立利他的思维。
由此,很多人坚信:如果说过去10年,德鲁克武装了我们的头脑,那么,未来10年,稻盛和夫将充实我们的灵魂。
什么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稻盛和夫说:“动机纯” 什么样的企业是成功的企业?什么样的企业家是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条件又是哪些?
对于很多人而言,成功是一个可以量化和具象化的概念,比如财富,比如声望,而成功的条件也似乎比较明确,比如果敢睿智的领导人、市场需求的增长、积极的产业政策。但这些条件是必要的,却不是充分的。除了上帝之外,没有人知道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
在稻盛和夫看来,做企业也罢,做人也罢,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你的起心动念,即:你做企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也许很多人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干,拓展自己的声望;也或许是为了满足善良的愿望,但是,你曾经仰望星空吗?有没有对生命、人生心存敬畏?相不相信“三尺之上有神明”?
当初设立KDDI挑战一家独大的的NTT时,稻盛和夫就曾反复质问自己的动机。他说:“各种矛盾的想法在我头脑里交织,使我十分苦恼。每晚睡觉前,我反复扪心自问:我投身电信事业,真的是为了民众的利益吗?我的动机纯粹吗?不是为了自己赚钱吗?真的没有一点儿私心吗?是想出风头吗?是为了获得喝彩吗?是为了沽名钓誉吗?是为了青史留名吗?我每晚都不停地逼问自己。”
经过整整半年的反复思索,稻盛和夫终于认定自己“动机纯,私心无”,“敢向天地神明宣誓,没有一丝杂念”。于是不再犹豫。
对于自己所取得的卓越的成就,稻盛和夫说:“才能只是上苍偶然授予给我,上苍要求将它回报世人、回报社会。如果我将它视作私人资产而独享其惠,就违背了上苍的意志,早晚会受到惩罚。我应该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员工、股东、客户以及社会。”
这无疑是震撼人心的对成功的诠释。当一些成功者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才智的时候,稻盛和夫将其视为天启;当一些成功者心安理得地享受富豪榜上的排名时,稻盛和夫却认为,才能亦属天赐,不得据为己有只为自己谋利。他认为,在生命了结的时候,所有的名誉和财产都会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进入下一个世界并开始新生的,只有灵魂。
假如你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你可以因此变得富有,但是,当人生谢幕的时候,所有的财富都会原封不动地留在这里,与你同行的只有那个受三聚氰胺腐蚀因而降格的灵魂。
所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炼灵魂,使其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为了使灵魂高尚这一点点,在整个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都要不间断地修炼,而修炼的原则就是自利利他。
企业家要为经营植入利他之心,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根据稻盛和夫对企业的一般性分析,伴随企业经营的问题,其根源要么是自利,要么是自保。而其“敬天爱人”经营哲学,精炼出来就是十二个字:自利利他,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那么,自利和利他是不是矛盾的?或者是硬币的两面?
经营企业,必须考虑股东、员工、客户和周边供应商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到盈利和不断发展,这其实就是一种自利。带着一份自利的追求时,企业才可以生存发展。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则生,没有自利,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驱动力。
但若只有自利之心,这样的场景我们都不会陌生:在产品滞销的时候,那是由于兄弟部门不配合,比如定价太高了、服务太差了,或者是客户太刁难了;当经营利润下降的时候,那是竞争态恶劣、对手太强大了;当连续三个季度业绩下降时,CEO就会开始用一个错误掩盖另一个错误,以免遭到董事会的责难。
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利他则久,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所谓基业长青就是一种奢望。
实际上,利他与自利是完全可以协调统一的。
1、利他使视野开阔。利他可以让我们摆脱自私自利的束缚,给我们“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开阔感,从而发现复杂事物背后的本质。
2、利他让激情燃烧。人性的光辉从来没有熄灭过,只是偶尔被私利和困顿所遮盖;利他的动机能够焕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同时,也让经营者具有前所未有的决断力和正义感。
3、利他让智慧绽放。宇宙具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力量,这是一种“向善”的力量。利他之心符合“向善”的宇宙意志,因而能够打开“智慧的宝库”,让我们享受灵光一现的惊喜。
稻盛和夫说:“人财物各种经营资源齐备、被认为必定成功的企业消失了,而只把‘为社会为世人’这种纯粹的动机作为最大经营资源的KDDI却幸存下来,并且依然继续成长发展。我认为,这里就存在着指引企业持续繁荣的经营‘秘笈’”。他还说:“作为企业,只要努力钻研创新,并付出不亚于别人的努力,总会有发展的机会。但是,经营者不能只顾自己个人的私利,必须考虑员工、客户、交易对象、企业所在社区等等,必须与企业相关的一切利害关系者和谐相处。”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改革开放使无数的中国企业快速做大;为了使之做的更久,该是植入利他之心的时候了。
同仁堂创立于康熙八年,历代同仁堂人一直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三百多年从没有动摇过。这就是利他之心的力量所在,几百年之后仍然掷地有声。
(根据白立新现场演讲及相关著作整理)
本文标签:营销管理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