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销售逐渐旺盛,进口葡萄酒大肆进军国内市场给国产葡萄酒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其实从去年中秋节后,国产葡萄酒的实际销售量就在不断萎缩,与此同时,国产葡萄酒的更大危机正在浮现。“目前,很多酿酒葡萄产区仍在盲目扩张,今年种5万亩,明年10万亩……再这样下去会有大麻烦。”说这番话时,王利明正站在河北怀来的土地上。这里是农业部认定的全国最佳酿酒葡萄栽培地区,被认为是生产干性酒、香槟酒、白兰地的理想产地,是“优势产区中的最优产区”,甚至是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的诞生地……可越是如此,这位中国酿酒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的话,越让人感到格外冷峻。
备受冲击
“你到北京三里屯去看看,到处卖的都是进口葡萄酒。”北京农学院教授、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晁无疾有一组数字:截至2009年底,国内登记注册从事葡萄酒进口业务的企业就有24137家,销售的外国葡萄酒品牌多达1386个。
放眼全球,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葡萄酒消费可谓冰火两重天。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统计,从2008年到2010年,全球葡萄酒消费总量下降了3.6%。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这三个主要国家,葡萄酒消费分别减少了17.1%、6.4%和4.4%。而同期,我国葡萄酒消费持续升温,三年累计增幅超过50%。
“1978年,我国人均消费葡萄酒0.03升,到2011年已达0.6升,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0.8升。但迅速占领这个庞大市场的,却是洋葡萄酒。要知道,目前全球葡萄酒每年过剩约250万千升左右,这三年的过剩总量已经超过800万千升,大量洋葡萄酒正争相涌入中国。”晁无疾说。
来自中国海关的统计显示,1994年,我国进口葡萄酒165千升;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6.16万千升。
“在北京农学院边上的商场,最好的法国干红每瓶69元;在西安的超市,进口干白30元一瓶;在网上,三瓶法国波尔多AOC只卖58元。就连山东文博会,招待用酒也是法国葡萄酒!”晁无疾说。
“进口葡萄酒在高中低端各个层次上都对国产葡萄酒造成了巨大冲击。”王利明以广东市场为例,曾经进口酒和国产酒销量齐增的景象,已经被进口酒增长、国产酒下滑所取代。
虚火上升
尽管如此,很多人仍然将做葡萄酒视为一种能挣快钱的生意。而文体明星在海外购置葡萄庄园被频频炒作,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的葡萄酒广告,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引资的推波助澜,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加旺这一行业虚火的催化剂。
“干白、干红、冰酒,都曾成为一轮一轮炒作的热点。甚至连深圳都在出冰酒,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晁无疾说,“最新一轮,是酒庄酒。其实,发展酒庄酒的方向没有错,但是,酒庄酒的关键在于特色。没有文化积淀、技术以及气候、土壤条件,根本不可能成功。”然而,形形色色的酒庄还是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有些甚至出现在酿酒葡萄的非适宜种植区。
而虚火蔓延燃烧掉的,往往是农民的血汗。
今年以来,或因自然条件根本不适宜,或因种植不得法,或者是被骗上当,全国各地已经发生多起农民自毁酿酒葡萄园的事件,上百亩甚至数千亩酿酒葡萄被无奈废弃。农民血本无归。即便是那些获得收成的农民,也难言喜悦。晁无疾以某产区为例,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酿酒葡萄的收购价是7毛钱一斤,一亩地收2000斤葡萄。但一年平均每亩地需要55个工,每个工的工钱100元到120元。这样的收购价格,农民受得了吗!不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农民能给你种出好葡萄吗?”
为人作嫁
如今,几乎每一个酿酒葡萄产区都宣称自己要做中高端葡萄酒,但国产葡萄酒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晁无疾在日本市场上做了一个调查——三个在国内大名鼎鼎的中国优质葡萄酒品牌,每瓶的售价分别为1250日元、1280日元、1300日元,而一大穗日本鲜食葡萄的价格就要5250日元。“也就是说,买一穗日本葡萄的钱能买4瓶中国葡萄酒!”
国外葡萄酒在中国的强势,是和产区推广分不开的。”葡萄酒文化专家、OIV国际葡萄酒管理硕士孙志军分析道,近年来,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许多国家的相关协会在中国各大城市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推介会”、“培训课”、“品鉴会”,其关键词都是“产区”,“核心就是告诉中国消费者,‘不同产区种出来的酿酒葡萄、酿出来的葡萄酒如何别具特色’,由此再引申出本产区葡萄酒的文化意蕴,让消费者觉得所花的钱是值得的。而国内的绝大部分产品,包括一些大品牌,都还仅靠品牌和概念来推广。”
表面上看,国产葡萄酒卖不出好价钱,与营销策略的落后有关。在这方面,国产葡萄酒似乎更热衷为洋酒作嫁衣。“你看看他们的宣传——‘我们用的是纯法国技术、正宗的法国工艺,葡萄是纯法国品种……’甚至连酒厂都要盖成西式的‘尖帽子’。仿佛没有洋酒给自己撑门面,自己就不是葡萄酒企业似的。如果真是这样,消费者为什么不直接买法国葡萄酒呢?”晁无疾反问道。
难道中国葡萄酒就不会学习国外同行,宣传自己的产区特色?对此,王利明的回答道出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因为没有一个产区能静下心来做这样的基础工作。”
固本为先
“在国内,事实上,没有一个产区能把自己区内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每个地块的葡萄种植状况,产酒的特点说清楚。而葡萄酒恰恰正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产品。”王利明说,“就像‘波尔多’不能替代‘勃艮第’一样,有特点,才是不可替代的,才有竞争力。其中,酿酒葡萄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王利明表示,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产区是完美无瑕的,关键是如何筛选适合本区域种植,有特点、有优势的品种。即便是法国波尔多产区,其下又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细分出很多各具特色小产区。“而在我们的葡萄产区,从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所以道不出所酿葡萄酒的特点,不仅得不到认可、卖不出好价钱,而且,一旦竞争加剧,必然率先出局。”
在王利明看来,国内葡萄酒产区的当务之急,是“固本”,是对产区自然条件、种植状况,产品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梳理、总结,科学制定葡萄产区和酿酒基地的规划,在葡萄栽培技术和品种筛选上下功夫,必须从盲目规模扩张转向更加注重品质和特色的提高。“葡萄酒在中国进入工业化生产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与其争着做‘中国的波尔多’,不如做真正的‘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具有丰富地域特征的文化产品。”
本文标签:国产葡萄酒
编辑: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