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已经看到许多X茅,茅台镇X酒的产品在市场中泛滥流通。敢问诸君,除了贵州茅台以外,有没有见过那款酒敢叫茅台酒的。有!什么?会不会是假酒?诸君请看! 王氏茅台酒:失踪的茅台酒传奇 王立夫先生 王立夫(1858-1931),字泽履。茅台酒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三家烧房――“荣太和”烧房的创始人之一。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民国四年(1915年),茅台镇的“荣和”<王氏茅酒>“成裕”<华家茅酒>两家烧房酿制的“茅台烧”被贵州省农商部选送,均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参加由美国倡导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赛会”。
“王茅”的柱形土陶瓶简陋、土气,参展后没有引起参会人士的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参会人士对“茅台酒”刮目相看。那酒的芳香彻底征服了评委,征服了所有参会人。“茅台酒”被评为世界名酒,并获得金质奖章,从此名扬天下。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名酒。 茅台酒走向了世界。 获奖本来是件好事,但参展回来后,华、王两家为“茅台酒”的牌子打起了官司。两家都送了酒去参展,又都是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一送展,于是互不相让。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刘显世亲自签发省长令,作出裁决:王、华两家烧房均可用“茅台酒”之荣誉出品、销售各家酿制的酒,奖牌、奖状陈列于县商会。 其中王立夫“荣和”烧房生产的茅台酒,史称“王茅”。
“王茅”的柱形土陶瓶简陋、土气,参展后没有引起参会人士的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参会人士对“茅台酒”刮目相看。那酒的芳香彻底征服了评委,征服了所有参会人。“茅台酒”被评为世界名酒,并获得金质奖章,从此名扬天下。 获奖本来是件好事,但参展回来后,华、王两家为“茅台酒”的牌子打起了官司。两家都送了酒去参展,又都是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一送展,于是互不相让。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刘显世亲自签发省长令,作出裁决:王、华两家烧房均可用“茅台酒”之荣誉出品、销售各家酿制的酒,奖牌、奖状陈列于县商会。 2006 年 6 月的一天,贵州省仁怀市一位名叫胡贵开的年轻人在该市水塘村游玩。在一幢破旧的村委会办公楼里,他被眼前造型粗简、古朴的石刻惊呆了。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王姓、华姓、赖姓三个家族的烧房合并而成茅台酒厂,人们习惯称这三家烧房为王茅、华茅、赖茅。
这“三茅”既是茅台酒的主要生产者,又是从清嘉庆一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在盐运、酿酒、图书出版等领域创造了无数辉煌,在整个贵州乃至西南地区有着较大影响的三个家族。其中,“王氏茅酒”得风气之先,最早开创了茅台酒的辉煌。但是,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为什么会忽然湮灭无声?它的创始人是谁?它的旧址在那里?它究竟创造了一个怎样辉煌的商业帝国? 好奇的胡贵开找到了当地文史学者龙先绪。在龙先绪的办公室,胡贵开还遇见另一位特殊的拜访者邱福强。 邱福强的岳母是“王茅”之后。为了实现岳母的遗愿,邱福强曾自费多次深入到仁怀各地寻访“王茅”遗迹,并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这时,邱福强正准备对“王茅”家族的历史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探寻。 仁怀民间传说:清嘉庆、道光时期,一位名叫王振发的年轻人因家境贫寒,流落在茅台街头。一天夜里,有人路过张家店铺门前,看见柜台上睡着一个人,身上笼罩着一团奇异的光环。第二天,这人便将此事告诉了张家。张老板一听觉得十分蹊跷,但他随即决定收留睡在柜台上的王振发,并让他在店里作伙计。 一天,一位从四川来的客人到张家投宿,攀谈中王振发得知,客人是为了送一封重要信件去云南路过茅台的,因天色已晚,不能继续赶路,只得投宿。机灵的王振发觉得事出有因,一边热情地招待客人,一边缠着客人问这问那,很快便从客人口中探知:贵州的食盐马上要涨价。王振发随即将此事告诉了张老板,并建议用定金把茅台镇上的盐全部收下屯集。
贵州不产盐,主要依赖四川自贡井盐。自清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朝廷动工疏通赤水河后,茅台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镇上盐仓鳞次栉比,食盐储量极大,全部买下“屯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存在巨大风险。但是,张老板毅然听从了王振发的建议,倾其全部家当将镇上的食盐买下库存起来。不久,贵州食盐价格果然一路猛涨,张老板的商业冒险得到了超乎寻常的丰厚回报。 王振发的商业秉赋在这次事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似乎天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捕捉住了转瞬即逝而又千载难遇的商业机遇;他建议用定金收购其它盐号的存盐,有效降低了“屯货”风险。慧眼识才的张老板决定:将独生女嫁给王振发。 盐运的兴起,使地处川黔要冲的茅台商业日趋兴旺发达。来自西北、湖广、川滇一带的商人云集茅台,出现了“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局面。就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入赘张家的王振发在茅台建立“天和号”经营盐业,迅速成为一方巨富。
发迹后的王振发要经常宴请盐商,于是,“天和号”修建了酒房,酿酒宴请客商和亲朋好友。酿出的酒品质上层,客人饮后赞不绝口。而“天和号”所以酿出如此美酒,与茅台悠久的酿酒历史息息相关。 到清嘉庆年间,茅台镇的酒无论是数量、质量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形成了“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繁荣局面。 正如那个时代有所成就的商人一样,发迹后的王振发捐了一大笔银子给朝廷,用于朝廷和太平军作战的军费,被朝廷封为正五品奉政大夫。水塘村牛心山王振发的墓碑上,“奉政大夫”的字迹至今清晰可辨。王振发进京朝拜时,“天和号”烧房所酿酒还作为上贡给朝廷的土特产。 “天和号”烧房旧址就在茅台镇观音寺村河沟村民组“黑箐子”。残缺不全的断墙和地基,似乎还在向世人诉说着它昔日的辉煌。 王振发乐善好施,在仁怀各地修桥筑路,称誉乡间。
“仁岸”川盐入黔主要通道之一的茅台至怀阳洞运盐道,王振发曾出资修缮。 王振发膝下有五个儿子,小儿子王用兵,即创办“荣和”烧房的王立夫(字王泽履)的父亲留守祖业,在茅台经营“天和号”。其它四个儿子分别去仁怀各处新建宅院(水塘天和号,文村天和号, 下坝天和号, 巴…. 天和号)这些宅院也都称为“天和号”。此时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 仅茅台“天和号”的资产包括茅台镇周边大部分土地及镇上商铺数处,酒房, 此外还有油房、碾房、私渡等。 水塘村“天和号”是王振发长子王鸿兵的宅院。到民国年间“王茅”衰落后,王鸿兵的孙子王承统还拥有整个水塘的近万亩土地,仅私家宅院就占地至少5 亩。 或许是应了月圆必缺的谚语。清咸丰年间,黔北一带杨龙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
咸丰四年(1854年),清廷派兵镇压,双方大战于茅台,赤水河畔村寨夷为平地,茅台镇上十余家酒房全毁于兵火,茅台“天和号”也未能幸免。 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发迹始,王家成为茅台巨富。到父亲王用兵时,王家的“王天和盐号”遍及仁怀各地,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王立夫是独子,王用宾去世后,自然由他继承家业。他的田地大约包括茅台镇银滩坝子、仁溪沟、长榜、高榜、田榜上、黑庆子、河口、河沟、回龙湾、春树、安村坝等地。直到民国年间,衰落的王家土地仍延伸到毗邻的四川古蔺境内。解放初,王立夫的孙女王宗辉由于经济困难,曾步行到四川合江收地租。佃户爽快地交了地租,才说,已经好几年没人去收过租子了。 此外,茅台街上还有湾子头、下场、中街、新栈房等处商铺,另有油房、碾房、私渡等,也是王家的私产。因此,当时人们称茅台镇为“王半街”。
王立夫年轻时就开始学做生意,继承家业后,由于祖父王振发就与四川商家有生意来往,并以此立业,他也自然延续着祖辈的商路继续做着生意。到他手中时,盐巴生意已经不好做了,而茅台烧酒却因各路客商云集悄然出名,凡喝过的人都交口称赞,回程时还要买些带回去宴请、送礼。当时茅台已经有大大小小二十余家烧坊了。规模最大的要算贵阳华家的“成裕酒房”。王立夫的烧坊是祖辈传下来的,也是其中的一家,但规模较小,而且所酿酒主要是自饮或请客送礼,只有少量出售。王立夫看准了酿酒的商机,清光绪五年(1879年),他与习水人孙全太、中枢人石荣霄商议,合伙在杨柳湾开设烧房。王立夫以自家的烧房作价入股、另外两家各出二百两银子,每家取一个“字”,成立了“荣太和”烧房,由王立夫管生产、销售,石荣霄管账。没过多久,孙全太在习水的生意顾不过来,便以石荣霄账目不清为由要退股。孙全太退股后,酒房遂改名为“荣和”烧房。
“荣和”烧房的酒当时在茅台被称为“王茅”,这是因“荣和”缘于“天和号”王家烧房的缘故。华家的“成裕”烧房的酒则被称为“华茅”。“王茅”主要销往四川方面,这是王立夫的祖父辈经商的渠道和人脉关系的原因。“华茅”主要销往贵阳等地。这两家也是茅台镇产量最大的两家酒房,酒的品质也是最好的。早期“茅台烧”的包装是用一种叫“支子”的容器盛酒。“支子”用竹片编成,再用土石灰加糯米、紫红窖泥、再加猪血合匀糊在竹篓上,后来才改成土陶大肚坛。
清光绪五年(1879 年),王用兵的儿子王立夫用“天和号”酒房与仁怀大地主石荣宵(中枢人)、孙全太(习水人)共同投资开设“荣太和”烧房。稍后,孙全太退出股份,“荣太和烧房”更名为“荣和烧房”。 1915 年,当时的贵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将“荣和”烧房与“成义”烧房出产的茅台酒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参展,荣膺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名酒。
茅台酒走向了世界 民国十九年(1930 年)前后,石荣宵的之子王泽生迫使王立夫的后人“自愿”退出经营,把烧房完全据为己有。 1935 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于茅台三渡赤水,当地人民以茅台酒欢迎子弟兵,茅台酒从此和中国革命结缘。 新中国成立后,仁怀县人民政府先后将“成义”、“荣和”和“恒兴”三家烧房购买或没收,成立了“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此后,茅台酒厂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由于茅台酒在中国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影响,茅台酒被尊为“国酒”。 而“王氏茅酒”这个曾经在人们记忆中留下过赫赫声名的家族,便慢慢地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中。历经土改、文革等政治运动后,“王茅”在仁怀各地的宅院几乎消失殆尽。如今,只有茅台、水塘的残墙断垣,向人们默默地述说着一个家族百年的辉煌和失落。
茅台酒商标“贵州茅台”是我国酒类行业中第一个驰名商标,他的雏形可追溯到清代。 据史料记载,贵州茅台镇的酿酒历史悠久。到了清同治八年(1869年),盐商华联锋在此建立了贵州成义茅台酒厂,使用了“仙女飞天”、“百年老窖”等商标,掀开了茅台酒商标的第一页。 在成义酒厂创建十年后,茅台镇又出现了第二家酒厂--荣和酒厂。该厂的创办人是一位经营天和盐号的盐商王立夫。经过长期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荣和酒厂的规模和成义酒厂不分上下。
有资料介绍,在1915年巴拿马世界物品博览会上获得世界名酒第二名的贵州茅台酒就是荣和酒厂送展的“王茅牌”。后来茅台镇又出现了另一家具有一定实力的酒厂--衡昌酒厂。到了20世纪40年代初,因经营不善,衡昌酒厂最终转让给了贵州的一位知名企业家赖永初,并更名为恒兴酒厂,产品的商标为“赖茅牌”。经过赖永初先生的巨额投资,恒兴酒厂的“赖茅牌”茅台酒已经完全具备和成义酒厂的“华茅牌”、荣和酒厂的“王茅牌”竞争的实力,并逐步成为市场的名牌。
解放后,茅台酒生产地所在的仁怀县人民政府采取积极的赎买政策,到1953年,当地茅台酒的三巨头全部转入国营茅台酒厂,各自的商标也陆续停止使用,“贵州茅台”这样一个新的商标诞生了。 相信大家已经明白,王氏茅台所谓何物。
本文标签:王氏茅台酒传奇
信息所属:白酒招商 编辑: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