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事件”引发热议,在媒体连续报道后,我国葡萄酒行业后期发展已然成为行业人士最关心的话题。18日,“中国五大葡萄酒品牌”之一的莫高股份中报出炉。
公告显示,公司截至6月末,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1%,增速较去年同期的14.31%减少过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14.75%,较去年同期的增长29.28%下降。
行业人士表示,在近期出台半年报的葡萄酒企业中,莫高股份业绩已是不错,但相对去年而言,增速都出现放缓现象。
外部经济不景气加上进口葡萄酒的连续冲击,业绩增速放缓已经是国内整个葡萄酒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乏很多企业业绩已下滑至亏损。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彭洪向记者表示,除了经济环境和进口酒冲击的影响,国内的消费者也更加趋向理性,高价的产品不得不降价。
但记者询问多位行业人士,均表示长期还是看好葡萄酒行业,认为与进口葡萄酒相比,国产葡萄酒企业主要在渠道网络以及综合成本方面更具优势。
增速放缓 行业情势下转
莫高股份的业绩增速下滑恐怕只是目前行业中最微弱的问题,相对而言,很多企业营收下滑,部分企业利润亏损的局面短期内已难以扭转。
此前张裕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30.13亿元,同去年的30.90亿元相比,下降了2.51%,一季度下滑后,二季度该形势依然未能扭转。而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0.19亿元相比下降达42.64%。
身为葡萄酒行业里的“老字号”,2011年,张裕A实现营业收入60.28亿元,同比增长20.96%;实现净利润19.07亿元,同比增长32.98%。但结合今年的两份业绩报告,其增长乏力已然显见。
截至八月初,包括ST中葡、王朝酒业、ST皇台等在内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上半年业绩情况都已出来。
葡萄酒领军人物之一的王朝酒业近日公告预期公司截至201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业绩将由盈转亏。而此前王朝截至3月末的2011财年年报中已显示公司业绩的下滑。2011年公司收入为14.45亿港元,同比2010年的16.14亿港元下降10.53%;而其公司所有者应占集团综合溢利減少97%至0.04亿港元,2010年该数值为1.59亿港元,悬殊甚大。
ST中葡公告也称,因葡萄酒销售仍未取得突破,预计公司2012年中期报告累计净利润将为亏损。2011年,规模较小的ST中葡名下5家主要控股及参股公司唯有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净利润为正的,其余四家净利润一致为负。
在国内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內葡萄酒需求趋弱。而需求不振自然带来产能使用率较低问题,引发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加上进口葡萄酒的连续冲击,国内葡萄酒行业增速放缓,行情下滑。
而随着进口红酒的不断涌入,消费者的整体认知能力也在上升。彭洪告诉记者,如今费者趋向理性消费,对葡萄酒的认识及判断能力的提升。“比如原来一瓶酒出厂价20元可以卖100,现在只能卖40元。利润低了,厂家可能就会控制产量了。” 彭洪如是说。
政策出台难解行业问题
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外葡萄酒进口数量持续多年大幅增长的影响,国内葡萄酒行业业绩持续放缓。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表示:“进口葡萄酒以每年50%扩张速度进军我国,我国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
6月底,张裕即宣布将整合旗下烟台张裕先锋国际酒业有限公司,大举进军进口葡萄酒销售领域。2012上半年,在公司自产葡萄酒销售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张裕代理的进口酒销售却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东莞证券分析师黄凡向记者表示:“国产葡萄酒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进口葡萄酒,张裕把这块单独弄出来做,也是考虑到行业内的同业竞争,张裕未来的定位或是想做整个行业的标准制定者。”而温州酒类行业协会会长陈柏龙告诉记者,现在几乎全部的大企业都开始涉足进口酒代理业务了。
除去进口红酒的波浪式冲击,整个行业内部的问题一样棘手。目前国内葡萄酒行业“三足鼎立”,同时不乏很多中小企业,酒的品质也是参差不齐,很多葡萄酒都没有原产地。方正证券分析师张保平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我国葡萄酒业内规模企业数量较少,2010年11月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数为248家,2012年3月份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企业有202家,业内众多的企业是小规模企业,并且不断有大量进入者和大量正在准备进入者。
行业不规范加上进口红酒的连锁冲击,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就和此前工信部出台的《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联系上了。准入条件中对欲进入的企业产能的限定,将众多潜在竞争者挡在门外,利于整个行业产品质量提升。
但业内人士认为,准入条件更是一把双刃剑,在把关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同时,却无形中将小规模的正当企业挤出门外,部分灌装企业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局面。而且,准入条件对于目前各种类型的葡萄酒造假现象依然起不到约束的作用。且其只是针对国内生产企业,对于进口葡萄酒代理这块业务,依然没有相关的行业约束。
于是有人质疑,准入条件中的各项标准过于笼统,可执行性并不高,对行业的规范有限。彭洪表示:“政策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差距,不过可是算是一个方向。”
缺乏统一战线
“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诸侯混战的成长期。”黄凡表示。她认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近几年都是保持20%的增速在成长,现在增速变缓,实属正常,行业后续的整合,企业制胜的核心因素在于原料、渠道。
竞争终将回归产品品质,那么拥有优质资源的企业将先发受益。葡萄酒七分在原料,和国外相比,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同样拥有优质种植区。工信部此前出台的《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原料基地的建设。
陈柏龙向记者这样表示:“国产葡萄酒最大的问题是质量问题,这个问推没有解决,后续发展也不会顺利。”他提到,现在国内一些国产葡萄酒企业,大量进口散装酒到公司进行灌装,灌装后贴上自己的牌子,作为高端葡萄酒出售。
品质做基础,渠道制胜。和进口红酒相比,国内葡萄酒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且产品稳定,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渠道。黄凡认为,国内现在还是以销售为王,规模做成,也有资金去做渠道。彭洪指出,国内企业虽然在渠道、资源上优势,但依然缺乏统一宣传、统一推广。
陈柏龙告诉记者,进口葡萄酒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将产品卖给终端的客户,既缺少却道。他表示进口葡萄酒开一个门市部费用太大,而一天销量对较少,成本高了就不得不提高葡萄酒零售价格。“前段时间,温州一下子倒了四分之一进口葡萄酒的卖酒的营业场所。”
目前,进口葡萄酒竞争的态势也在放慢。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数据显示,2012 年以来,我国进口葡萄酒数量及金额同比2011 年有明显下降。2012 年1-6 月,我国进口葡萄酒数量达到20.34 亿升,同比增长12%,比上年同期减少28.9 个百分点;进口葡萄酒金额达到11.16 亿美元,同比增长24.10%,比上年同期减少45.8 个百分点。
谈及葡萄酒行业的后续发展,上述行业人士称看好行业未来的发展。“葡萄酒的高成长期已经过了,但还是看好,进口酒的冲击会呈一个抛物线的态势。” 财通证券分析师余春生这样总结。
本文标签:葡萄酒
编辑: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