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酒类企业的增长还是停留在“低水平”、“粗放式”的阶段,对增长的“长期性”与“稳定性”都考虑得不够。中国酒类产业的增长需要更深入的结构性调整,需要推动产业整体进步的创新力量。
焦点关注:在2012年全国两会政府报告中,最受关注的热点就是“7.5%”的发展目标。从“保8”到主动提出“75%”,这是八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的首次降低,此举发出了鲜明的导向信号:中央将把更多注意力转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分析思考:曾有一个比喻,把中国经济比做一头骑白行车的大象,如果骑得慢了,自行车就会倒掉。那么,为何不把白行车做得结实一点,速度慢一点也不至于就倒下来。这意味着,某些时候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重要。坦白地讲,经济放缓是一种趋势,当经济总量越来越大时,其经济增速肯定将慢慢降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一直保持持续的、过高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7.5%”的这一信号,充分说明国家对经济增长有了更理性的态度与认知,对于连续数年高速增长的中国酒类产业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惊醒意义。
我们看到,当前中国酒类企业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盲目扩张产能。各大、中型酒厂几乎不约而同地都在扩大产能,且投资额度屡创历史新高。大投资、大规模和大范围的产能扩张,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白酒产业的一大特征。我们深知,产能问题如同一把“双刃剑”。产能的优化配置,能够有效规避现在面临的各种威胁.以及抓住新一轮的量价齐升的扩张机遇期;而一旦配置不合理,则可能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第二,狂想增长目标。增长50%,增长100%,这样惊人的增速在今天的中国酒界似乎已经成为“最平常”的表现,连续的高速增长似乎让所有的酒类企业都“坚信”:中国酒类产业的明天是一片美好与灿烂,所以翻番的增长目标已经成为常态,许多企业都有了明确的“百亿奋斗规划”。然而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国酒类企业的增长还是停留在“低水平”、“粗放式”的阶段,对增长的“长期性”与“稳定性”都考虑得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酒类产业的增长需要更深入的结构性调整,需要推动产业整体进步的创新力量。
当然近几年中国白酒产业的整体快速提升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依然存在“重数最、轻质量”的问题,依然存在盲目“大跃进”的危险思潮。就像是一个人在跑步,如果一个人跑100米,速度肯定很快;想跑400米,速度会慢下来些;如果跑马拉松,要保持100米跑的速度,谁也做不到。对于长跑运动员而言,需要的不仅是体能,更需要智能,在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面对过快、过热的行业环境,中国酒类企业家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该更深刻地思考“增长质量”。为了中国酒类产业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或许我们真得应该调调速度了!
本文标签:中国酒业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