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的股权改革,源于其上市以来就存在的历史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改制为“宜宾市国资公司”,承接宜宾市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作为五粮液酒厂的优质资产,五粮液被剥离至宜宾国资公司,并在1988年实现上市,当时首发数量仅有8000万股。 而五粮液酒厂其余未上市的资产,被组建为五粮液集团,在为上市公司提供配套生产服务的同时,业务也伸向了制药、玻璃、物流、重型装备等多元化领域。 但是,作为第一大股东,宜宾国资公司在五粮液上市后并不参与公司的生产和经营,而是将持有的五粮液股权托管给五粮液集团。正是有了这一托管的关系后,五粮液在资本市场上长期饱受争议,其中最大的质疑在于关联交易问题。
上市公司主要负责白酒的生产,但产品销售则是由集团的进出口公司负责。不仅如此,五粮液集团还在为上市公司进行酒瓶、瓶盖、包装资料、物流等配套生产环节。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五粮液与进出口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达41.33亿元,占五粮液全部关联交易金额的89.8%。
2009年9月9日,五粮液因证券投资信批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五粮液的违规行为,最终也使得外界的焦点指向五粮液股权改制不彻底及治理结构不完善问题。
2009年12月23日,五粮液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公司治理的整改方案。其中,五粮液集团与股份公司正式解除托管,五粮液股份得以正式独立,宜宾国资公司行使对公司的大股东权利。
虽然解除了长达11年的托管关系,但五粮液难以摆脱对集团的依赖。一位曾经多次去五粮液进行过调研的证券人士称,目前五粮液集团还在为五粮液提供保卫、食堂、学校、物流等综合服务。对此五粮液也在整改报告中提到,由于综合服务提供太多,如果五粮液收购了这部分集团的辅助性资产,可能又产生新的关联交易,还不如维持现状。
国信证券分析师黄茂认为,由于五粮液集团运营其他业务也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在双方关联交易问题解决后,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在五粮液集团获得上市公司20%股权,使得集团和上市公司的利益趋于一致,同时也可以使集团通过现金分红每年获得5亿~10 亿元的现金,这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关联交易的动机。
“五粮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本次股权改革只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可以预测的是,公司后期在人员配置、营销体制上,还将进行更多的变革。”赵勇表示。
本文标签:市场行情
编辑: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