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品牌竞争、营销竞争、产区竞争、广告竞争等还没有真正地打起来,大家都在探路。在这个时期,一些共性问题阻碍了葡萄酒产业与市场发展,只有充分注重和深刻感知这些问题,才能把控势态和准确判断。
中外消费观的差异 葡萄酒在中国是社交与群体文化,而在国外是个体的生活。在中国,消费领袖的意见是决定性的。消费领袖往往是一些政府领导、企业领导、家庭长者等等。在中国的餐桌上,干杯是正常的,是一种习惯,在葡萄酒的文化还没有真正深入内心之前,葡萄酒的众多繁文缛节是阻碍葡萄酒发展的障碍,是不能真正消费起来的重要原因。
营销战略的迷失 纵观现阶段的葡萄酒市场,有以下三个方面根本性导致营销战略迷失:
第一、投资者的动机与心态。很多企业包括二三线企业投资人都拥有雄厚的实力与背景,投资葡萄酒想快速上市,不重产品与市场。
第二、企业体制问题,长城、王朝的发展得益于国有企业的体制,现发展又受制于过去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体制。同样,私营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受投资母公司的影响与制约。
第三、运营团队“人”的因素。大部分企业是资源型企业,而非市场营销型企业,很多投资老板都是转型做酒,在营销与品牌运作上不具备优势与经验,掌控企业的核心管理人也非酒业人士,从而导致经营战略的迷失。
品牌化运作不足 品牌化运作思路、策略和手段的不足是现今很多企业面临实质性的问题。
不少厂家过分迷信“渠道为主,终端制胜”与“盘中盘”终端操作模式。由于渠道是稀缺资源,营销成本很高,导致做了渠道的企业未必有钱做品牌,做了品牌没有渠道又难以支撑,而品牌渠道同时做,需要更多的资金,而且还不一定会成功。由此可见,渠道与终端做得好也不能长期占据,只有品牌占据消费者心智才是长久之计,渠道与品牌还必须同步走。
很多企业的产品开发、政策制定、品牌推广等等都是为经销商量身定做的,企业关注的是经销商的反应,而不是消费者的反应。
现今葡萄酒品牌定位千篇一律,营销策略与手段缺乏,产品严重同质化。另一方面,品牌策略偏差与手段单一。品牌诉求要么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要么产品信息与直裸低价,远没有结合当前环境运用差异化策略,及巧妙运用事件营销、品牌炒作、出位营销的手段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政府引领作用弱 中国葡萄种植与企业零散,不能形成聚焦效应。我们的产区虽多,但政府对产区的推动力度不够,没有一个产区有明确清晰的严格的产区法。政府应该扶持产区企业,通过行业协会组织机构促进产区整合发展,走正确的产区之路。
葡萄酒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政府引领作用不够的体现,在现有政府的引领和监督体现下,葡萄酒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出现。面对造假企业,政府主要是罚款惩治,没有扶持,只有惩治。在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只有上升到政府的高度,行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建立起与当地经济息息相关的长久产业。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本文标签:葡萄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