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昌黎,除了登山海关,游北戴河,领略华夏葡园的野露天光,更值得一去的当属华夏亚洲第一大酒窖。李鹏、曾培炎、张万年、迟浩田等政要都先后在这里品酒畅游,这座地下美酒天堂由中粮酒业在1988年时开始建造。这种标新立异的地底藏酿,是众多酿酒者梦寐以求,又可望而不可及的。每年新上市的华夏长城(GREAT WALL)红酒,都会马上引起酒市骚动,令爱酒人士争相抢购,这些年在多次国际专业评酒会上获得极高荣誉,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气十足的华夏酒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华夏山体地下酒窖一期工程就已峻工,并孕育出了新中国第一瓶获奖干红。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华夏地下酒窖历经五期扩建,已形成面积1万多平方米,内藏橡木桶近万只的亚洲第一地下山体酒窖。
一推开酒窖山门,一股寒气迎面扑来,这里一年四季恒温、恒湿,如入避暑山庄。沿着探入地心的曲折石拱通道,一路走去,眼前突然开阔起来。昏黄的灯光下,一排排橡木桶不知藏着多少酒乡之梦。昌黎是中国优质花岗岩的产地,不仅质坚,而且密度极大。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华夏分五期扩建,炸山开洞,累计动用了20多万块花岗岩,建成了由数个单元组成的地下拱形酒窖,不惜血本先后大批引进法国优质橡木桶。这些橡木桶都是用法国最好的橡木,精心烤制而成,每只售价高达6000多元,在酒窖里,一位前来参观的酿酒专家感慨地说:“虽然建造这座酒窖的巨额投资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回报,但它却是酿造高品质干红不能缺少的重要一环。这种循环投资如果没有对葡萄酒的至爱是做不到的。”酒窖雄浑的建筑形态和结构尺度,堪称国内葡萄酒界标志性建筑,而这里的酿酒人因常年在葡园与葡萄相伴,嘴角干裂,手掌粗糙,脸色黝黑而质朴,与他们亲手建造的地下酒窖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瞬间理解到他们对酿造美酒的虔诚。
每当华夏葡园遇到天赐年份时,酿酒大师会把具有陈酿潜质的酒汁在橡木桶中长期存放,这种费钱费时的醇化方式与国际诸多知名酒庄不谋而合,酒汁在橡木桶内会充分吸收橡木的芳香,使酒香醇厚,酒色凝重。
在华夏品酒室里,游人可以过足酒瘾。有的酒虽尘封多年,但入口仍不失谦谦君子之风。有的酒给人最初感觉是一种大智若愚,但当片刻的醒瓶后,仿佛睡狮已醒。有的酒层次分明,既有新世界的清醇,也有旧世界的优雅。有的酒原产地的风格非常鲜明,整个昌黎仿佛都装在瓶里,让人的味觉发生一场革命。特别是了解到华夏发展历程后,就会从宝石红的酒液中品出山与海的气息,也能品出酿酒人在穿越中国干红葡萄酒空白地带的历程中,内心的酸甜苦辣。
河北为燕赵故地,昌黎的民风集中体现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豪气,他们的性格中儿女情少,英雄气多,轻生重死,担当大义。这种地域文化也形成了酿酒人磊落的胸襟和宽阔的视野,体现在华夏葡园干红里便是率先与国际酿酒标准接轨。
昌黎境内的最高峰碣石山曾恭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七位帝王的驾临。他们曾在此揽胜抒怀,眺望海外的世界,曹操在这里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首最优秀的气势磅礴的观海诗篇。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向海外拓展的壮志雄心。如今,华夏长城葡萄酒早以飘洋过海,它以先人的气魄,登上了世界葡萄酒市场的大舞台,产品出口到法、德、英、日、美等众多国家和地区。
本文标签:市场行情
编辑: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