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自诩我的编辑能力。算算,就干“编辑”的工作内容也有十几年的经验和阅历了,但拿到张学军老师的这篇“激情之作”,几遍读下来,不断咂摸“味道”的同时,对其“编辑”却有些忐忑。
和张学军老师很熟悉,张学军老师和我、和杂志社也很熟悉。我们没有专门探讨过这篇文章的写作立意和价值、观点。我在元旦放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接到张学军老师的电话,他说,昨夜失眠了,半夜起来,写了这么一个东西。后来,我拿到了这篇初稿。在我犹豫着“把它交给哪位优秀编辑编辑”和“如何编辑”的时候,张学军老师再次打来电话并在通完电话的当天将修改稿发给了我。我感动于张学军老师的认真精神和严谨学风。
并非溢关,无论是在行业专业性研究还是文字书写两方面,张学军老师都是酒业咨询界的翘楚,其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指导实践都是《糖烟酒周刊》这样专业刊物的宝贵“资源”,其自觉写作作品也可以“稀缺”视之。
回到这篇稿件上来,老实说,《糖烟酒周刊》很久没有刊发过这样的“激情”之作和“长篇之论”了。不是因为不刊发,而实在是因为缺乏“思想性”和“指导性”两者兼备的精品稿件,而张学军老师的这篇“醒醒酒”显然达到了“思想性”和“指导性”兼具的高度,不能不予以重点推荐刊发,这也是笔者之所以放弃撰写“编者按”而采用篇幅稍长的“编辑的话”、在文后“续貂”的原因所在。
2012年与2013年交替之际的这段特殊时期注定要被载入酒业发展史册,注定要被今后予以特别书写,因为“这段时期”的确与以往都不同,就像自由落体运动,它是从巅峰即将向下坠落的“转角”。更关键的是,这里边有众生相和众生态,蕴含着各持其说的“百家”和所谓的“思想”,你很难分清真实和正确。或许正是基于此,张学军老师以“醉酒”和“醒酒”两种不同状态来比喻两种不同阶段。过去十年白酒业的高速增长令我们迷醉,我们幸福的眩晕和癫狂,纵情,恣意,而现在,2012年,一股凌厉的冷风向我们吹来,我们打着寒战,先是晕晕然,不确定,继而是酒醒之后的“深寒”。在深寒之中我们再次发问:“我是谁?在哪里?要到哪里去?如何成为可能?”
张学军是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酒人”,他的个人风格也正如他呈现给我们的文字一样,充满诗性和灵性,带给我们快感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深的自我批判和内省。在《醒醒酒》中,他从酒业现在的“境况”和“客观情境”的思考出发,在对白酒的“价值立场和事业伦理”进行批判反省的同时,提出“重构发展逻辑和战略路径”,重建“营销文化与营销模式”,引领“价值创新和消费文化”。我们不确定他1月3日“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物理或是化学变化,更加不确定他1月3日晚餐究竟品鉴的是什么品牌的酒竟令他当晚如此“忧虑深重”和“激情澎湃”,但我们确定的是《醒醒酒》是2012年年终或是2013年开年中酒业最深刻和最系统的思考,它充满了思想的光辉,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我们相信,这束光必将照亮2013年。
不仅如此,在《醒醒酒》中,还有许多张学军老师的“妙语”和“哲思”,比如他对于“营销”的个人感悟和诠释,“关于营销,永远是在关键的时间地点、运用关键的方式和渠道,把恰当的产品和服务(价值)贩卖给最有价值的顾客,并通过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与忠诚粘性提升品牌价值”;再比如,他对于“白酒本质”的探寻和追问,“酒是酒,酒非酒;道可道,非常道。酒或者主动登场,或者被利用、被合谋、被选择,成为权力、财富、健康、品味、诗意表达和幸福生活的注解和象征;抑或成为所有这一切在幽暗时光中的反讽与嘲笑、扭曲畸形的镜像和巨大的毁灭力量”。如此,还有很多,这些哲思让我们异常坚定的同时也稍显迷惑。
“醒醒酒,好好走”,我们赞赏张学军老师对于白酒的乐观、坚定、思辨、理性,更赞赏他对于时间和所谓的可能的白酒“困境”的从容、淡定的态度,我们说,酒本来就是时间沉淀的产物,本来就是雕刻时光的美妙作品,借助海德格尔所言,人是诗意的栖居,而酒是唯一能令我们通往诗意栖居地方的“神物”和通道,这不仅是诗意的描写,更是理性的描写。
也正如张学军老师所言,“这是个缺乏共识而又艰难呼唤寻找的时代”。我们深信,酒业因有了更多的类似张学军这样的“思考者”和“行动者”,寻找共识便不再艰难!
来源:糖烟酒周刊 文:建军
本文标签:醒醒酒
编辑:阿喃